·
擎天崗的水牛是誰養的?
這個問題在2020年底因21頭水牛死亡,掀起了法律大戰。
臺灣大學法律學院特聘教授林明鏘也在今年二月的法律期刊中《月但法學教室》分析這兩份判決。

2020年11月至12月,陽明山擎天崗草原上有21隻水牛因為營養不良餓死。
當時,台北市動保處接獲通報,調查後認定:
「這些水牛被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(簡稱陽管處)圈養,既然有『管理』的行為,那就是『飼主』,應該負責照顧水牛的健康。」
基於這個理由,動保處依《動物保護法》開罰陽管處7萬5千元,並要求其接受動物保護課程。
但陽管處不服,認為自己從來沒「養」這些水牛,怎麼會變成飼主?
於是提起訴訟,這場「水牛飼主」之爭就此展開。
法院怎麼說?
這起案件經過兩次判決,法院的意見並不一致:
第一回合:陽管處勝訴
台北地方法院認為:
▍陽管處設置圍籬是為了防止水牛闖入農地、傷害遊客,並不代表他們「擁有」這些水牛。
▍既然不是「飼主」,就沒有餵養的義務,所以這次動保處的處分不成立。
第二回合:動保處翻盤
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則認為:
▍2018年陽管處曾討論過擎天崗水牛的管理問題,當時決定「無主水牛歸國家公園所有」,這已經暗示水牛的「所有人」可能歸陽管處。
▍陽管處在2019年設置圍籬,等於「實際管理」了這群水牛,即使不認為自己是「飼主」,但客觀上已經產生了管理行為,應該負起責任。
因此,高等行政法院撤銷了地方法院的判決,這個案子目前正在重新審理中。
擎天崗牛牛的未來?
擎天崗的水牛一直是當地人文生態地景的重要一環,也深受遊客喜愛。
但面臨這樣的灰色地帶 — 仍在擎天崗草原上的(半野生)水牛,
如何確保它們的生存權利與動物福利,並釐清管理責任呢?
你覺得陽管處該負責嗎?還是應該有更明確的政策來管理這些「無主(?)」的水牛呢?